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八章 战略提前(2/3)

作者:篮球哥哥
“阿豆老师,放心好了,我林刚保证完成任务。”

满意的点点头,阿豆习惯性的手脚打开,把个身子在沙发上摊着,他老神在在般说道:“有信心就好,这人呐!就是要有骨气,没了骨气活着迟早要被人瞧不起,有公司在,家里的事情根本不用担心,好了林刚,就这两天出发吧!”

伸手拿起茶杯,阿豆站起来,严肃说道:“这件事情,我就交给你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这里,我以茶代酒,祝君一路顺风。”林刚也伸手拿起茶杯,轻轻碰撞间,仿佛一切尽在不言中了。

看着两个大男孩这样,金花也有些激动,她看看阿豆又看看林刚,秀气的脸蛋上满是崇敬,她有预感,阿豆一定会带着他们做出番惊天动地的作为来。

送走林刚,阿豆又显得无聊了,他翻翻报纸又看看电脑的,总觉得现在的人手不够用,要不是诊所还需要他来坐镇,早飞到韩国去了,也好彻底叫那些自大的韩国棒子知道,中医不是靠申报就能偷去的。

想到这里,阿豆的心情就不能平静下来。

“大长今”里一再强调针灸是韩国人发明、酱菜(泡菜)方式最早出现于韩国、毛笔疑似韩国创造等等不一而足……韩国人在他们的书籍、电视、电影、互联网、报刊杂志上竭尽全力宣扬、鼓吹自己的文化特质、甚至于不惜在历史剧内大肆造假、扯谎……

为了达到文化剽窃、zhan有、确认的目的,韩国人不遗余力、时刻对外灌输则个。

可我们国内在做些什么呢?

为引进韩剧大开绿灯;为经济利益大肆迎合韩国文化交流的宣传导向;对韩国历史剧内明目张胆违背史实、文化造假的章节不加纠正、修改(这个时候,我们中国的文化审查部门表现出了无比的温驯、乖巧),任由韩剧错误引导中国孩子,以至出现中国孩子在历史课上为四大发明是韩国造而“据理力争”的怪现象;国内媒体、商家热炒韩流,什么传统工艺都冠上“韩国传统”的名义,为这股剽窃歪风推波助澜……

如果仅仅是放任自流、清浊自辩倒也罢了(我们至少还能利用自己的课堂给孩子灌输正确的历史文化传统观),但更令人悲愤到发指的是:中国的文化、教育、宣传、文化研究等部门甚至要借助这股潮流加快“去中国化”的步伐,好早日实现“与世界文化接轨”的目的!

春节燃放烟火成了“丑陋风俗”;清明踏青祭祖成了“污染环境”、端午祭拜屈原成了“迷信活动”、元宵外出赏灯成了“不安全隐患”、中秋回家团聚成了“旷工偷懒”……总之,中国的宣传媒体对中华传统文化仿佛集体患上了“杀父之仇病”,怎么看都不顺眼,极力污蔑、贬低、把负面影响竭力扩大(春节放两天烟火难道比得上平时火灾和工厂排放污染物危害更大吗),然后不惜成本的宣扬“过新春节不串门、不压岁、不放鞭炮”、“清明提倡网上祭祖”、“端午喝雄黄酒防病没有科学根据”、“元宵夜大街清爽,警察安心,环卫工人省心”、“中秋坚持工作不扎堆回家”等等“新观念”

……

当然,中国媒体也不是对任何节日都虎视眈眈,咬死方休。

它们对待泊来洋节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和迫不及待,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在它们的妙笔生花下成了宣扬博爱、温情脉脉、家人和睦的理想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节日里对这些元素的凝集它们就视而不见、塞耳不闻的要赶尽杀绝!真是典型的“文化洋奴双重标准”的极致体现(如果这样大肆以贬低污蔑自己传统来抬高外国文化的鸡者和编辑在韩国的话,早就成为千夫所唾、万民所指的龌磋文痞,无处藏身了)。

如此下去,假以时日,中国文化部门只能狼狈的宣布:中国的官方语言是英语、中国的文字是“日本方块文”、中国的节日是韩春节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