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卷三千古奇功 第233章 十个旅(2/3)

作者:西门吹灯零零七
职,王茂如自然一律准辞,这些人留下来也是蛀虫,不如走了得了,省的伤了情谊。

本次军改中,英顺的骑兵旅完全被打散,会同全省各县城的巡防营骑兵合编,分别组成六个骑兵营,并入六个步兵旅做旅直属骑兵营。而原本有希望晋升的商元青又犯了老毛病,在酒后口出狂言,拍桌子与巴英额起了争执。王茂如也很是头疼这家伙,这商元青毛病不多,但仅凭一条口无遮拦,便得罪了所有人,只好让他回到大帅卫队担任卫队长。乔三棒担任大帅近卫队步兵队长,商建威担任骑兵卫队长。原卫队长云锁住调入了第一步兵旅升任营长,原副卫队长张金龙调入第四步兵旅担任营长。

军事人员任命一结束,黑龙江省陆军筹备处再度发布边防军北方军区士兵军衔准则,与北洋军大致相同,军衔分四个级别,分别是兵,尉,校,将。士兵分别是列兵,上等兵,下士,中士,上士。尉官分别是准尉,少尉,中尉,上尉。校官分别是少校,中校,上校。将官暂定为准将,少将,中将,上将。王茂如为袁世凯任命的尚武将军,护军使,上将军衔。段祺瑞北洋政府掌权之后,因为巩固政府稳定,又特地给王茂如颁发了一次上将军衔。参谋部要求,除非特殊情况下,所有尉官以上军衔军官,必须在陆军士官学员进修或者毕业。而王茂如也意识到了一个问题,便是牙克石陆军士官学院的局限,那就是士官学院仅仅是培养士官的学校,就如同日本陆军士官学院一般。这里的毕业生仅仅负责指挥营以下战斗(在日本则是大队以下)。

当军队已经由小规模战斗转向战役的时候。士官军官的局限性就毕露无遗,纵观整个民国史,中国也只有北京的陆军大学培养了一批师、团以上的军官,而黄埔军校,保定陆军士官学院以及各个地方军校,无不是为了培养地基军官而建立。当此时,王茂如倒是迫切的希望老友蒋方震来帮助自己了,当初一句玩笑,没想到三年之后成了真,自己真的当上了督军。王茂如立即派人找蒋方震的消息。得知,原来此时蔡锷将军生病,蒋方震陪同他到了日本,在日本陪同蔡锷治疗。他立即派人联系蒋方震。忽然想到,当初日本陆军士官学院不是有个士官三杰吗,便问人这士官三杰是都是谁。

副官长魏东龄说:“这士官三杰当初的的确确为中国人大涨了脸面,这其中还有一番故事。”

王茂如好奇心大起,道:“你说说这故事。”

魏东龄道:“这士官三杰就是蒋方震,张孝准和蔡锷,他们三人是大清留日陆军士官三期毕业生。蒋方震是步兵科,张孝准是工兵科,蔡锷是骑兵科。他们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院第十六期,毕业的时侯。日本伏见宫亲王亲临学校颁发毕业证书和奖励优秀学员,在全校毕业典礼的大会上,颁布的第一名是咱妈呢中国人蒋百里,他理所当然地拿走了日本天皇赐刀。这伏见宫亲王心里咯噔一声,忙宣读第二名,令他想不到的是,第二名居然还是咱中国人蔡锷。按照规矩,前三名是享有天皇赐刀的,要是这前三名的三把天皇赐刀全都让中国人拿走了,小东洋的面子往哪放。伏见宫亲王。又低头看名单,吓得腿肚子软了,原来第三名明明写的还是中国人张孝淮。伏见宫亲王尴尬惶恐,觉得无法向天皇交待,只好一不做二不休。从后面的名次里换上日本学生作第三名、第四名,最终张孝淮屈居了第五!因为成绩优秀。张孝淮、蒋方震和蔡锷被全校师生誉为中国士官三杰。”

第十六期?王茂如想了想,笑问:“他们同期毕业的你知道还有谁有名气吗?我指的是同学,不管是日本的还是中国的。”

魏东龄心说幸好我昨天听到你,晚上准备了一个晚上,而且他本来就是日本陆军士官学院毕业的,更是对校友学长了如指掌,脑海中的记忆一闪而出,道:“同期毕业的中国留日生如今有名气的有许崇智、曲同丰、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