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446节奋斗众生相2报复皇帝(2/3)

作者:
的门生故旧亲朋好友自己人。这些狗官来这,目的就是趴在富比江南的沧州吸血,狠狠捞钱财又升官。可惜,他们把控制了官府军队,按官场老意识,以为就可以骑在百姓头上为所欲为以苛捐杂税尽情盘剥,却不知经过沧赵十几年努力,赵公廉任职期间有意引导,真正掌握沧州的人是沧州百姓。官府想吸血,军痞吏员想敲诈勒索,那得看百姓手中的刀答不答应。在别的地方,大宋的官,仅就公事而言,不算勾心斗角挖空心思拉关系走门路,当得太轻松了。朝廷考核官员政绩主要三项:一是税赋交纳能力;二是治安教化情况;三是教育成绩。第一项要的是官员展地方经济。这时代的人根本没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观念,根本没有重视科技展的意识。读了一肚子圣人道德文章微言大义的官员,绝大多数连最基本的农事都不通,哪懂什么科技与经济管理,展经济仍然是上千年前的老三篇:重农桑,兴水利,开荒开矿等自然事。治安教化就是控制民众思想忠君爱国别犯法都老实当牛马,说白了就是维稳。教育,考核标准不是广大百姓的文化普及程度与水准,而是看出了多少进士等优秀读书人。你这地方一下出三进士,即使其他百姓都一字不识,那你也是教育成绩卓越。总之,地方官僚们既不用操心引进外资,也不用操心振兴科技,不用费心搞什么工厂公司繁荣商业拉动经济增长,更不用操心治理环境、忧心就业安置,没有关照烈军属困难户这回事,百姓死活全看自己与天意,当官其实真没什么正经事要忙乎,除了审判,其它事都打下面的人干干就得。所以才能悠然自得写写诗,骚情,九成精力放在享乐与内斗、捞钱走关系升官上。郑居中等沧州官员没本事搞活经济,弄钱只能靠搜刮民脂,但为自己的脑袋安危着想,怕闹起民变甚至造反,不敢放手搞苛捐杂税,自然而然到完成高额税收任务时就抓瞎了。这一关太难过。难道要拿自己抄家刮来的钱填税不成?郑居中稍想想这个,就心痛如刀绞。当官就是为好处,否则为什么当官?吞进肚子的好处,就算送给皇帝也舍不得呀。皇帝赵佶可不担心沧赵会真造反。在他的授意与群贼的积极参与配合下,一张大网早已困住了沧赵。清州军有勋贵高家子弟和监军牢牢牵制赵公廉的军权,官府有朝廷安排的专职官员把持钱粮。沧北其它军州同样有朝廷安排分权牵制主官的人。而且兵力只有在辽军入侵时,赵公廉才有权调动,想拉着共同造反,即使这些军州的主官愿意,也太难真反。沧州有郑居中控制监视着沧赵,赵庄人能打,不惧辽军侵略,若敢闹事,沧州军对付不了,还有河间府十万大军随时可以支援郑居中,并震慑沧北军。梁山是沧赵家的商品销售点,这,赵佶也清楚。仇视沧赵的原沧北军官,被赵公廉主导裁撤下来后,全部降级安排在梁山四周的州府。这些人自然会咬牙切齿死死盯着梁山。赵佶很自信早掐死了沧赵造反的可能。他也不担心赵公廉看破他的恶毒计划急眼时叛逃辽国。赵公廉早在数年前就判定辽国会灭亡,岂会投靠一个即将毁灭的野蛮国家。就算他为求生存不顾一切去投靠,以沧赵家族和辽国的深仇大恨,辽国也不会真收留善待,必杀之。北方那些蛮子可不是圣人大义教化出来的宽容君子,野兽一般,有仇必报。报不了,那是没办法。有机会岂肯放过。以赵公廉的精明,肯定能看穿这一点,没胆子拿家族满门性命去试试契丹人的胸怀够不够宽广。不过,为了进一步掐住赵公廉的命脉,方便到卸磨时更有把握更能轻易除掉,赵佶以奖赏加爵沧赵家族为由,安抚哄骗赵公廉,并要求沧赵满门包括赵公廉的正妻与所生子女都搬到京城居住。说是方便他这个皇帝对**臣家人的照顾,也让生活在僻壤沧州没见过世面的沧赵人能享受到京城的繁华便利,生活得更上档次。这样也符合朝廷要求边关主要官员留家人在京城的惯例。如此也可减少官员对你赵公廉的诽议与怀疑。赵佶旨意中一副我是关怀你,为你好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