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3节玄妙的因果(2/3)

作者:
在逃乱中饿死....佛说因果,种什么因得什么果,非无哲理。梁师成派去监视赵公廉的自然是其亲信,但特意附了封信,上面只一句话:老相识,保你用着顺手。赵公廉看到新监军太监就笑了。这家伙骑在马上端着架子,一副我是监军,我牛.逼的样子,但一进府没了外人立马一脸谄媚,恨不能扑上来抱他大腿跪舔,哪有监军大人的威风霸道?能起什么牵制监视作用?不怪这监军没骨气。为活着而活着的没种的人一味强调骨气未免可笑。换成谁,当年刚进宫因一点小事差点儿被管事太监打死,却被赵公廉遇到了笑着一言救了,并入了梁师成的眼从此有靠,宫外悲惨亲族又得到侯爷心软交待管家予以照顾,寡母得养,幼弟幼妹得长并娶(嫁)了好人家,如今在赵家的商业分支做事得用,也会象他这样表现。有那么一瞬间,赵公廉对因果感慨万端,暗想,不知梁师成此世的表现在弟弟眼里还是不是那么该死。而另一牵制者高继光看到赵公廉,初次共事,依例嘴上说着该有的官场话,却是并不掩饰满眼的敬仰崇拜,和石符练的心态完全不同。赵公廉已经在官场完全历练出来了,没有闻焕章在身边暗示和指点也能从容应付各种复杂局面。申请调离之策就是他自己考虑制定的。察觉高继光的正面心态后,知道此人的血未冷,他自然会多接触了解关照,私下时装作随意聊天随口问:“你家可有个叫高**的子弟?”高继光一愣,又笑着说:“侯爷远在边防也知我那小侄儿顽劣?”赵公廉就笑了。我知道个屁。整天不知多少大事等他判断策划裁决,哪有心思留意别人家高家可能出这么一个罕见的虎将人物,他脑子好使,才在此刻记起当话题顺便一提。看样子,高家能拉拢,虎将更得弄到手,就象弟弟说的那样。人才得从娃娃抓起,沧赵事业的后备力量现在就得刻意培养。和高家的一切契机就从顽劣娃娃高**开始吧。所以赵公廉意味深长说了句:“继光。你这名字起得好哇。”童贯手里拿着封信津津有味地读,信上是赵公廉和他的约定。公有大志,统西军以御夏贼,圣上知公劳,廉知公苦。相识匆匆十几年,心中感慨。如今夏贼衰落却一时难图,唯燕云大功业可伺机谋之。廉在北以实战练精兵强军,等时机一到,公起大军北伐。廉带麾下为先锋攻城拔寨如秋风扫落叶。有我表率,西军北伐诸部必不甘廉专美于前,必不能为私心杂念而牵制拖累公不能成就大功业名传万古。童贯拍大腿哈哈大笑:“好个必不甘、必不能。普天之下只有公廉知我心,更知我难处。”当即挥笔回书:“公廉有心了。童某定不负约定。”这是亲近又平等的语气。赵公廉早不是当年进他门都难的乡野小书生,以今时的三品爵位,学士之位、四品封疆大吏地位,加上远比童贯年轻而前途无量。不论是为眼下还是为家族长远,都值得高傲的童贯放下架子平等结交对待。搞定了童贯和朝廷,拉拢,实际已半收服了沧州北方几路军方盟友,赵公廉开始沉下心大刀阔斧整顿澶州军政。有整治沧州的狠辣强势先例在前,澶州军政诸司无人敢炸刺。赵公廉干得顺手。开心,有了新挑战刺激起他的激情,干劲冲天。他并不知道为种种原因及时申请调离,甘愿在苦寒危险的边关驻守,并借皇帝之手变相调整加强了沧北安全,给这一带受边患之苦日久的百姓带来福音前景,或者说以善念奋发图强和付出自然而然种下了善因。最终还有其它玄妙的大利善果。史载,北宋末期沧州发生过一次恐怖的水灾。说是瀛、沧河决,沧州城不没者三版,民死者百余万。死了上百万人呐。史上那世界可没有沧赵带来的沧州繁荣和广大人口,整个沧州五县总共才有多少人?乡野的人几乎死光了。穿越者赵岳知道此灾,但至今没记起,记起了又能怎样?历史总对科技和不利于统治阶级形象的大事件采用春秋笔法,甚是节约纸张,记录没用的腐儒言论事迹流言蜚语,倒不惜笔墨纸张。后人谁知道是什么原因?到底是那里决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