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6节 布尤难断兮(2/3)

作者:艾叶客
要与新任的徐州牧吕布联姻,好借助新州牧的地位和兵力来壮大自己。

此时,两大豪强突然发现,曹氏有兵而糜氏有钱,两者结合,在勇名盖于当世的吕布协调之下,可以达成三赢的情形。

如此效果,最终促成了曹豹嫁女和糜竺嫁妹的同时进行。而吕布也当着曹豹和糜竺的面保证,曹氏与糜氏将得到公平的对待,绝不有所偏颇。就这样,凭借着一场看似荒谬的联姻,徐州的大权落入曹氏和糜氏共享,反而将徐州实力最强的陈氏给排挤出去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吕布也收益不小。特别是许汜大力推荐,又从中牵线搭桥,劝吕布容纳了从兖州投奔过来的鲍信所部以后,吕布的军力得到相当的扩张,让他在徐州的话语权,算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确认。

吕布拥有名义上的权威,实际州权则被曹氏和糜氏暗中瓜分大半,不过在很多事情上,还要考虑陈氏的意见。这便是徐州如今的权力分布情况。

正因为徐州内部的权柄分散,吕布倘若做出了什么不符合各大豪强利益的决断,通常就很难将这个决断落实下去。

而军权作为当今乱世中最被人看重的权力,豪强们当然要将其牢牢的控制在手中。所以,哪怕其余豪强都表示从属于吕布,吕布也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对郡国兵进行调动。一些过于危险的任务,吕布可别指望能够让那些豪强私兵去执行。

在大敌当前的情形下,鲍信提出后撤的意见,本来是个正常的用兵策略。不过,其中有个大问题。那就是:

——谁来断后?

大家都知道,断后有风险。实力和运气若是差一些,断后的人很可能就会被追兵给一口吞了。

这等危险的事情,无论是曹豹还是糜芳,都不会愿意接受。至于陈登,那就更不用说了。因此若要退兵,到最后负责断后的,多半就是吕布的直辖部队。

当然,吕布愿意带兵亲自断后的话,估计没有人能够在他手下讨得好来。可是这样的做法,未免将他这个州牧,显得也太不值钱了?

由于以上种种纠结,吕布并未立刻接受鲍信的建议,而是决心先与于禁军打上一仗,挫动了敌人的锐气之后,再缓缓撤退也不迟。到那时,输上了一场的于禁,未必敢大张旗鼓的追击徐州军。

只可惜,吕布不想进行会战的时候,于禁屡屡派人在大营前挑战。等到吕布想要进行会战了,于禁却谨守大营,没有了挑战的意思。吕布郁闷之下,派出部将张辽出战,挑衅北军,却除了几支强弩射出的利箭,毫无收获。

“显然,北贼心怀诡策,知道我军缺粮,想要拖延时日,让我军不战而溃!”

挑战失败回营的张辽,在吕布面前发着牢骚。他与吕布之间的关系,属于那种半师半友,半同僚半部属的样子,有着一定的独立性,并不会太过于惧怕吕布的处罚。

事实上,成廉和鲍信与吕布之间,也是这种半盟友半部属的关系。也就是高顺那个死人脸,才会不折不扣的严格按照吕布的军令去执行。而那也不能说明高顺就一心死忠着吕布。若是换一个上司,高顺依然会如此做,这是高顺的秉性。

正因为这样,吕布的大帐内,向来气氛活跃。各级将校自说自话,公开对吕布发牢骚,顶牛,都是家常便饭。也就是吕布的武功够高,其余诸将都忌惮他几分。要不然,吕布这个主将还真不是什么好干的差事。

“既然挑战不利,我军当及早撤退。若是等到断粮,那可就有大灾祸了!”

鲍信再次抛出了他的观点。在鲍信想来,这次仓促北上莒县,本身就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敌强我弱,当然要先固守,挫动敌人的锐气以后,再图谋反击。在敌人士气高涨的时候冲上去硬碰硬,非智将所为。而关键又在于,徐州军的行动速度太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