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三十八章 返回上林苑(2/3)

作者:刀笔之吏
能这般做的,难道真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回事?

“殿下在疑惑什么?”韩悝坐在无厢马车上,看着林玧琰紧锁的眉头,开口问道。

林玧琰便是将长公子林玧仁请治乐成劝农令一事告知了韩悝。

“哦?!”韩悝也是略有些惊诧,不过却是和林玧琰等人的疑惑不同,韩悝略思几息时间便是回道:“看来这位长公子也是有高人指点呐……”

闻言,林玧琰知道韩悝不可能是无的放矢,仔细思虑,却是百思不得其解,也就是将此事放下了。

韩悝和林玧琰坐着无厢马车,视野极为开阔。

韩悝看着冬雪未化,开口道:“殿下,上林苑的田产已经是清点出来了,两百万余亩的田产,其中军籍分摊六十万余亩,民籍三十万余亩,另有一百一十万余亩的官田。”

“朝廷的劝农令已经下来了,不过上林苑终究是与别处不同,因此悝打算结合朝廷的劝农令和悝之论策《尽地力之教》,在上林苑实验新耕法。”

林玧琰点头道:“上林苑推行新农具,自然是要不同的耕法,愿闻其详。”

“新耕法其实并不违背劝农令,拿上林苑最简单的一户举例来说,一夫一妻三儿两女,有一子在羽林军中从军,家中便可分得百亩以上的田产,朝廷支持广种稻谷,但百亩之田,其中六成种植稻谷便是可以满足自家食用与缴纳赋税,其余四成便可种其他物种,菽(豆)、麦皆可,此法可以成灾年旱涝保收!”

闻言,林玧琰也是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当下道:“韩子擅长此家之事,且在宛城便听父皇讨论到韩子的《尽地力之教》,十分欣赏,今年劝农令与往年的时候不同,其中改动的地方多是韩子的思路,上林苑的政事便是韩子做主了!”

随即林玧琰又是问道:“在宛城的时候听说南阳书院的消息,听说韩子请走了不少书院士子。”

韩悝笑道:“曾偶尔听殿下说起来一句,但闻百姓之家书声琅琅,便是记下了,悝学过儒家,也认同有教无类这句话,且寻常未到十二岁的稚子,做不了多少事,不如趁着这个年纪学认一些字,以后也能多一个出路。”

“韩子开了蒙学?!”林玧琰问道。

“嗯……尚书府下辖的十数个乡邑,按照人口分布,已经是各种开办了蒙学,教的也简单,是些读书认字罢了。”

闻言,林玧琰不免感叹道:“韩子此举,功在千秋啊!”

韩悝笑而推辞道:“殿下此言说笑了……不过殿下从宛城归来,不知道有没有听过【宛城书肆】?”

“宛城书肆?!”林玧琰笑笑,道:“那是我府下的书肆。”

“韩悝已经猜到了,当日殿下所赠的白纸,悝周游列国,从未见过,便猜到这是一家之物,不过……殿下可一月之间起高楼大厦,但悝还是想不通,殿下从哪里调动的人力物力,数日的时间,便能够抄写数千册四万余字的《说文解字》?!”

“此事不瞒韩子,但一时也说不清楚了,不过马上宛城书肆将会搬到上林苑,还请韩子能够妥善安排,其后自能观之。”林玧琰道。

“此事易尔!”韩悝答应下来了,“既然宛城书肆都已经搬迁到上林苑看,那上林苑建立有教无类的蒙学制度将会大为完善!”

林玧琰看到了不远处有人影走动,且有大车拉着东西穿过,“唐河至尚书府的直道修建好了么?”

“嗯,有水泥岂会用那么长时间,不过是二十余里的直道,泌阳铁矿至铸造坊的直道到了收尾阶段,还有两座跨河大桥也是收工了。”韩悝答道。

“赶工了么?”林玧琰问道。

韩悝点点头,随即欣慰的笑道:“悝也觉得奇怪,从未见过任何一个地方会如此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