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善的笑容,不管怎么样,这董大人算是朝廷大儒,可不能轻待之,说罢,赵铮看了看一旁的魏永,说道,“给董大人赐坐。”话音刚落,魏永便是连忙给那些个小太监使眼色,很快董大人的身后便是多了张椅子。
“陛下……这……”董大人一时间脸色通红,极是激动,这大殿赐坐乃是极高的荣耀,这卫国开国以来到如今也就寥寥几人而已,却是不料自己今日竟然能有此殊荣,他一时间有些失态,竟不知如何是好。
“董大人于国有功,凌岂能慢待?大人便坐吧。”董大人于国有没有功赵凌不甚清楚,但赵凌清楚此刻若是不把董大人安抚好了,今日这事便只能是又一次搁浅了。
“如此,老臣多谢陛下了。”董大人朝着赵凌重地行了个大礼,而后一脸严肃地坐了上去,坐着缓了会儿,便是又开口说了起来,“臣依旧是之前的意见,赵铮此獠,国之大害,若是允了他,那这以后我卫国国威何存?”虽是这般说着,但在气势上已不如之前那般激烈了,毕竟如今他是受了皇恩的人,该当为主分忧,而非只顾着自己的家人。
赵凌点了点头,对这老头的态度极是满意,虽然仍是反对,但没有那般激烈,便说明一切要比之前好上许多。
“董大人所言与朕的想法倒是有些契合,可还有哪位爱卿有自己的看法?”摆了摆手,赵凌微微笑着,等着其他人的意见。
“陛下,董大人所言,臣附议!”
“臣附议!”
“陛下,赵铮国贼,却是不得让此獠归顺呀。”
…………
预料中的反对之声,赵凌倒是没有太多的意外,他脸色依旧平静,一眼不发地看着下首的大臣们,微不可查的的点了点头。
“这赵铮倒是有些办法,朝中竟有十几号大臣都投奔了他。”他想着,目光看着那些还未言语的大臣们,略微有些微妙。
“皇上,臣以为董大人所言大谬!”一声极是正派的声音响起,赵凌抬头看去,却见一个年龄尚轻的大臣正义凛然地站了出来,扫视四周,一副忠君爱国的涅。
朝着赵凌行礼之后,他便是侃侃而谈了起来,“赵铮国贼天下尽知,可如今我卫国兵戈四起,虽说近些日子平静了,可谁又能料到这往后的日子也是这般平静呢?北境的胡人还是虎视眈眈、境内的叛党依旧是多如奴,此番既是赵镌己提了出来,我们便不妨允了他,叛党那般多,他那些兵马能打多少次呢?我敢断言,若是赵铳剿灭那些叛党,定是两败俱伤,到时候不就是我朝廷大军收网的时候了吗?可若是如今不允他,难丙又会去联合其余叛党胡作非为,到时候,谁来御敌……董大人,下官便问您一句,我汴京城,还经得起再一次的攻伐吗?若是不行,您又有何能耐说出那番话呢?这满朝臣工的家人重要还是我卫国的国祚重要,您有想过吗?”
这大臣却是言语犀利,一番话下来,让那些本来士气大涨的大臣们一时间尽数像是霜打了的茄子一般,一脸的落败涅,非是他们服气了,只是这位大臣将这些事情都说得这般透彻,若是再反对他的话,那不就是要置卫国天下玉不顾吗?
“皇上,臣附议!”
“皇上,李大人所言在理,臣附议!”
……
方才没有说话的大臣们此刻都是站了出来,一个个语气激昂,说着,还不时鄙夷地看着四下方才反对让赵铮归顺的大臣们,还发出了几声不屑地嘲笑。
此事本就无甚可大书特书的,这李大人言语一出别的大臣再就是一眼也说不得了,多说一句话那都是要背一个为一己之私不顾天下的恶名,这谁又能背的起呢?
赵凌摇了摇头,看着这大殿之下的大臣们,神色颇有些奇怪,他舒了口气,而后轻声说道:“诸位大臣还有什么要说的吗?”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