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86章 设伏(2/4)

作者:老白牛
存在,他们的消息渠道,应该还是灵通的。

依他们说法,雨水已经停了,那只马队要来睢宁,也就这两天的事。

所以该如何,马上就要作出决定。

众将倒是争议不下,一总把总杨大臣,副把总杨千总、罗显爵等人力主伏击,在野外选个好地形,以他们的实力,流贼千人马队,还是吃得下的。

二总把总韩大侠,中军官张松涛,九爷钱仲勇等人觉得还是守城为上。

马队毕竟是马队,伏击时能不能吃下,这事并没有把握,而且流贼现在没有将注意力放在睢宁,如果消灭了这只流贼马队,吸引他们注意,可能会引来他们大队人马的报复。

众人争议不下,谁都有自己的理由,最后只能看杨相公如何决定了。

……

崇祯十五年三月四日。

荆山。

这是一座离睢宁县城西南三十里的小山头,有废寨,还有真武庙。

荆山往西南约一里有赵耳山,山之巅有云居寺,寺前有杨家圩,山之北有瓦器窑,此时皆废。

然后赵耳山西南相连有彭山,山有观音堂,再西南三里有宋家山,山上有普济寺,宋家山西南三里又有轴山。

这些山头都不高,海拨最多一二百米,原有一些人烟的,此时都废了。

官道从彭山、赵耳山、荆山脚下蜿蜒而过,道路情况非常不好,三四米宽,坑坑洼洼,多日的雨水让道路布满烂泥,官道两边就是非常密实的杂草,一直连到各山上。

特别荆山的对面,官道的南侧,赵耳山东面、北面原有杨家圩,瓦器窑,人烟繁盛,开垦有大量的田地,沟渠水塘众多,此时虽然荒废,但痕迹还在。

连日的雨水,一个个水塘满满的,就形成大片的沼泽地,洼塘地,人马不好通行。

此时荆山上人影绰绰,大量士卒正挥舞锄头铁镐挖掘泥土,一些军官来回指挥,让他们在距离官道约五十步的山坡上,挖掘出两道合适的埋伏壕沟。

最终杨河还是决定设伏,不过当日他亲率骑兵队考察地形,看来看去,就选择了荆山这片所在。

官道就在山下,流贼必经之地,山上杂草密布,容易潜藏身形。官道南面百步,就是连绵的沼泽地,洼塘地,流贼不好逃跑。西南一里就是赵耳山,可以埋伏骑兵,从背后夹攻。

然后荆山东去二里还有一条不小的河,介时那边设疑兵,流贼就会有半渡而击的忧虑,只想快速通过这片地方。

看来看去,以目前自己的兵力,流贼若来,就在这地方设伏最好了。

决定后,杨河雷厉风行,除留辎重队在城内,一大早,他就率所有队兵赶到这。为免走漏消息,城内各官他谁也没说,他特别交待盛三堂,若知县问起来,就说出城演练,当日就会回来。

到荆山后,除了撒开哨骑,他还吩咐立时修建工事。

此时他来回巡看,看队兵们忙碌,在山坡上挖出两条大半人高的壕沟。

这是供火器兵潜藏射击之用。

出于轻便灵活不显眼考虑,杨河来时没有携带盾车,毕竟山坡杂草虽高,但没多少山石树木,那一览无余的,高高的盾车摆在这边,能不能掩藏住真的很难说。

但火器兵又需要保护,那就挖掘壕沟最合适了。

可作为射击所在,又可作为掩体,流贼射箭时,可以躲在壕沟之内躲避。

他与众人的商议布置,壕沟两条,上下相邻着,每条壕沟与官道平行,每道长百多步,可掩藏百多人,这样两总的火器兵就可以藏下。

而且第一道壕沟某些地方仍然和缓,泥坑没有挖下,却是放置火炮之用。

此次前来,他五门猎鹰炮也带来,二号一门,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