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六章吃面,此面非彼面呐(2/3)

作者:时雨凉
个小荷包四文钱一个,一共九十二文。

那些个缨络,其实应该称之为缨络绳,李君苒从小七柳残存的记忆里隐隐记得怎么编,大致就是几股丝线按着一定的顺序编织成一股。每根缨络绳编成三尺长一米左右就行,两文钱一根。这些缨络绳回头便能再加工编成各种花型的中国结。中国结根据复杂程度,便宜简单的大概只能卖几文钱,复杂一些的最起码也能卖个十几文。

这一次,米花婶拿出来的都是缨络绳,有二十三根,卖了四十六文钱。

李君苒不知道这个价钱在天启朝是高还是低,不过瞧着米花婶子那高兴样子,对价钱应该是满意的。但在她没穿越炮灰掉前,在某宝购物网站上,类似的一个纯手工苏绣香囊,贵一六七十块华夏币,甚至上百,便宜些的也要二三十块华夏币。至于那些个小的,两三块钱一个也能搞定,若是批发还能更便宜。当然,那些都是电脑刺绣,比不得纯手工那般精致。米花婶子那十几个荷包若是拿到现代倒卖,即便是那几个小荷包,一个最少也能卖个二三十块华夏币,那六个大荷包上百华夏币是最起码的。至于那些缨络绳,因为有机械编织,便宜的很,没有什么可比性。

由此可见,天启朝的劳动力还真不怎么值钱。

还没等李君苒感慨完,米花婶便已经跟店小二结完了账,又顺便买了些打缨络绳需要的丝线,以及绣荷包所需要的碎布头。丝线跟碎布头都不贵,米花婶买了好些也不过几文钱而已。倒是刺绣所需的绣花针,那才叫一个贵。李君苒本想拿出铜板买几根,可转念一想,若是买了绣花针,岂不是鼓励李徐氏继续伤眼睛地刺绣下去,那怎么行?

想到此,李君苒果断选择了放弃。

“七丫头,走,婶子带你去吃云吞面。”米花婶子抬头看了看天,发现已经是正午了,便如此建议道。

李君苒摇了摇头,比起吃什么云吞面,她这会儿更急着想回李家。

“你这丫头,又不差那儿功夫。坐你吉叔的骡子车回李家屯还不是打个盹儿的事。”米花婶子有不乐意,直接扯着李君苒的胳膊便往不远处的面摊走去。

“老板,两碗云吞面!”米花婶子从袖袋里数出八个铜板放到了桌子上。

“哎,好咧。”摊主顺手收走了桌子上的铜板,没一会儿功夫便将两大海碗的面条给端了上了。李君苒低头一看,嘴角很明显地抽搐了一下。

这,这也叫云吞面?尼玛,这不是葱油汤面嘛。

李君苒也没想过能在这陌生的朝代吃到正宗的云吞面,可也不能拿什么葱油汤面忽悠人吧。正宗的云吞面,那是香江特色美食,可以说是香江饮食文化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云吞,也就是馄饨,肉馅儿要求三分肥肉七分瘦肉,先切后剁成肉糜,鸡蛋上浆,加以鲜虾仁。面是用竹升打的银丝面,劲道爽脆。面汤是用鱼虾以及猪骨头细火慢熬而成的浓汤……

李君苒是个吃货,当年为了寻找美食,没少往外跑。途径香江时,就被这美味的云吞面勾搭得待了大半年。那段时间几乎一个礼拜有五六天是吃云吞面,竟然也没吃腻。

现在瞧着面前这碗挂着羊头实则卖的是狗肉的云吞面,李君苒实在提不起什么胃口。

“七丫头,你怎么不吃?”米花婶子见李君苒呆呆地坐在那里,望着面前那碗汤面发呆,便忍不住开口问道。

李君苒摇了摇头:“米花婶,面太多了。我吃不下。”

“是婶子想差了,想着让你多吃,却忘了你一个小丫头吃不了那么一大碗面。”米花婶子伸手捏了捏李君苒没剩下多少肉的小脸颊,“没事,你能吃多少吃多少吧。剩下的归婶子。”

李君苒问面摊老板要了个空碗,先拨了一根面条带着面汤到空碗上,浅尝了一口:只能说勉勉强强入口。面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