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809章 连锁反应(2/3)

作者:高月
不利于我们的情况,是指什么?”曹操又追问道。

“微臣是指士族会转移财产到汉国,士族也大多是豪族,控制众多土地和人口,一旦引起他们恐慌,必然会出现大规模的财产和人员转移,会损害到我们的税赋收入。”

曹操沉思片刻,终于点了点头,“仲德说得对,我险些失了计较,那依你之见,该如何处理这桩大案?”

“魏公需要立威,需要警告士族,但又要考虑怀柔,这就要把握一个度,微臣建议,可放过老的,打击小的,既能显出魏公宽仁的一面,又可狠狠打击士族的嚣张气焰,可谓一举两得。”

曹操笑了起来,“不愧是军师,这个度把握得很好,就依军师之言。”

程昱心中稍定,又取出他写的报告,“启禀魏公,这是微臣针对刘璟即将发动的灭胡之战提出的建议,微臣的方案是,对外削减军备,对内苦修内政,轻徭薄赋,加大军屯力度,争取时间加强自身实力,为将来的中原争霸打下基础。”

曹操缓缓点头,“仲德所言,深合吾心。”

建安二十年春,轰动魏国朝野的杨崔通敌案终于落下尘埃,由于证据确凿,危害极大,杨修和崔琰被曹操下令处斩,而太尉杨彪和司空崔林被网开一面,削职为民,勒令在家闭门思过,沸沸扬扬的杨崔大案也由此落下了帷幕

天蒙蒙亮,钟楼响起了钟声,随着守城官兵的一声高喝,“开门喽!”邺都西门缓缓开启,一队士兵从城内奔出,在城外两边列队,等候在城外的数百名菜农和商人都迫不及待地挑着担向城门处涌去。

这是每天都会发生的一幕,士兵们早已习以为常,对城门口的混乱皆无动于衷,在一旁叫骂声中,人们开始涌入城,城外的人也随之越来越少,这时,离城门不远的官道上站着主仆两人,主人年约五十余岁,头戴平巾,身着青色布袍,皮肤白皙而清瘦,骑在一匹健壮的毛驴上,身旁跟随着一名十**岁的年轻仆从,身着短襟,肩上挑了一副书箱,这两人的模样在这个年代极为常见,正是那种去各地游学的书生。

“阿伯,城外人已经少了,我们上前去吧!”年轻人急不可耐道。

中年男子捋须缓缓道:“不急,等他们走完后我们再进城。”

中年男子名叫王晨,来自太原,虽然衣着简朴,但他却是天下七大世家中太原王氏的家主,太原王氏在董卓时代盛极一时,以司徒王允为代表人物,但在李催之乱中,王允家族遭遇灭门之祸,太原王氏也深受打击。

但它毕竟是并州第一世家,人才辈出,短短二十余年后,太原王氏又重新兴盛起来,不仅子弟遍布并州各地为官,而且一些重要人物也进入朝廷中央为官,比如王晨之弟王凌,就官任魏国尚书。

在汉国也有不少王氏子弟为官,比如王晨之子王禹参加了襄阳公开举士,被任命为枝江县丞,再比如王允幼弟王春,被刘璟封为河曲郡太守,为汉国开发河曲效力。

对于世家来说,权力并不重要,传承才是第一,权力不过是传承的一个工具罢了,所以无论在魏国为官,还是在汉国为官,对于王氏家族来说都是一回事。

这次王晨亲自赶来邺都,就是杨彪案,杨彪父子被抓,崔林兄弟被抓,两大士族领袖都锒铛入狱,这对天下士族无疑是巨大的震动,为了寻找真相,王晨不惜千里跋涉赶到了邺都。

守城门的士兵没有为难他,毕竟象这样骑驴游学的书生实在太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