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66 肖制(1/2)

作者:今月无眠
吴庸的话有理有据,肖瑶找不出什么反对的理由。

二人商量好,明天展会正式开幕时一起去踩点,肖瑶又给吴庸先打过来500块定金,便相继离开咖啡店。

s市的博物馆,因为外观建得像一座城门楼,与滨临海岸线、状如扇贝的云贝剧院一样,都算得上这座城市的地标建筑。

因此,纵然外面烈日炎炎,又是大多人都要为生计奔忙的周一,来围观展会开幕的吃瓜群众仍然不在少数。

带着放暑假的孙儿孙女来参观的老人,外地来旅游的游客,还有单纯在这附近逛街,适逢其会的闲人,以及,别有用心的吴庸和肖瑶,都陆陆续续涌进博物馆内。

吴庸和肖瑶的目的地,是专门为这次民间传承文化展览会提供的一个大型展厅,分上下两层,总建筑面积超过一千平米。

因为展会的主要展品没有文物和古董这类高价值的东西,大多都是现代制造的民俗工艺品,所以现场的安保人员并不多,主要是为了维护秩序,防止游客多起来的时候惹出乱子。

至于那些展品,有全方位的监控设施,再加上普通人无从下手的钢化玻璃陈列台,本身价值又不高,除了肖瑶这样脑筋打结的,还真找不到第二个想打展品主意的人。

进了展厅没一会儿,肖瑶便发现了她的目标。

“在那边!”她急切之下拽过吴庸的手腕,半拉半拽地将他带到狻猊墨的陈列台前。

“你收敛一点,不要太引人注目了。”吴庸不动声色地抽出手,将目光投向玻璃罩当中黝黑的团状墨块。

墨不大,只有小半个巴掌的大小,光华内敛。立在红木的座子上,在展台灯光的印衬下,栩栩印刻出一只形似石狮的神兽,兽脸旁边留着“墨狻猊”三字小楷。

“狻猊墨,初为宋时墨仙潘谷所制,有遇湿不败,香彻肌骨,研磨至尽而香不衰的优点。然而其配方、制作方法,却遗失于历史长河之中。”

“一直到12年初,在徽省的一个小型制墨厂里,通过夜以继日的钻研以及无数次的实验,终于重现出宋时狻猊墨的光彩。”

“在厂长和制墨厂内无数老师傅、工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如今的狻猊墨已经能够做到量产,成为制墨厂主打产品之一,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一个正好领队走过来的讲解员,向围观群众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狻猊墨的由来。他声音洪亮,感情饱满,话语间抑扬顿挫吸引了许多游客的注目,连吴庸也忍不住分出一份心神。

可就在他听得起劲的时候,忽然注意到讲解员看过来的眼神有些奇怪。

再回头一看,肖瑶一点没受到讲解员的干扰,盯着展台上的狻猊墨正出神,鼻尖都快凑到玻璃罩上了。

吴庸无奈地按着她的肩往后退了一截:“不用凑那么近也能看清楚吧?你这样,太引人注目了。”

肖瑶却有些愣愣的,神色莫名。

“我去看看背面。”肖瑶撂下一句话,便往展台对面绕过去。

又来了!又是那种熟悉感!

如此近距离的面对这块墨,心底涌上的熟悉感比先前在新闻上看到照片时来得更加强烈!

是她看过太多次古墨残块的缘故?还是这块墨真的得了爷爷的庇佑?

又或者,只是她魔怔了?

肖瑶想不明白,她现在只想看到这块狻猊墨的背面!

围着展台绕过半圈,当视线落到印着七字小篆的平滑墨面上时,肖瑶的脚步停了下来。

“仿古狻猊墨……”她每个字的尾音都在打颤,看到最后那两个字时,禁不住浑身打了一个哆嗦,“肖……制……”

……

“瑶瑶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