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十七个故事(2/3)

作者:瑟嫣
事,主要是因为他替诸葛瑾答应以后会过继一子姓蔡的缘故。

这并不是季言之擅做主张,而是和诸葛瑾私下讨论的结果。

或许叔父诸葛玄只有一女,却平和的心态也或者是季言之看似不着调,但行事自有章程原则的作风影响到了诸葛瑾。诸葛瑾并不在意过继一子到蔡家,承蔡家门楣之事。蔡邕之才,未拜师之前诸葛瑾就深感佩服,如今拜师已有三年,诸葛瑾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自然不希望蔡邕后继无人。

干涉了一把蔡琰(蔡文姬)的人生轨迹,季言之又围观看了几出袁绍的好戏,这才拜别生母王氏,拜别亲朋好友带着新婚妻子前往河南尹(河南郡的别称)上任。

历史上袁术的失败,并不在于他当了头铁在汉献帝还没死的时候就悍然称帝。历史都是胜利者书写的,如果头铁称帝后能够强悍的干掉其他诸侯,自然没人敢对他,说他如冢中枯骨。可是他对手下松散随意的管理,而且耳根子软,不知道御下平衡之术,自然称帝时有多风光,败落就有多快。

如今季言之成了袁术。季言之当过好多世的皇帝,帝王心术御下之道早就滚瓜烂熟,对于手下的管理自然不会松散随意。季言之到了河南的第一时间,就先快狠准的将治下的官吏梳理了一遍,让文职武将各司其职后,才开始慢慢的整顿农务。

汉灵帝爱财,时常派宦官到各地收刮钱财,供他享受。光是相对富饶的江淮一带,就被刮了很多地皮。如今虽是光和元年,距离十常侍之乱、董卓入京乱朝纲还有许多年,但乱世之兆已经初显,许许多多百姓为了生计卖身为奴,光是河南治下的乡绅土豪家的隐奴,就多了数倍,还别提他们其中还有大量私占的田野。

“我艹他们妈啊。普通百姓想种地没地方种,乡绅土豪则是田地多得长野草。啧,怪不得黄巾乱起,短短时间就让东汉倒了半壁江山,就这虫蛀的江山能坚持只倒半壁没全倒,都是老刘家的列祖列宗保佑得好。”

季言之将手中写满了小字的绢布丢入了火盆之中,看着火焰瞬间吞噬绢布,季言之猛地想到了一个问题。他好像忘了把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拿出来。

“我这脑子…”

季言之一拍脑门,赶紧去找主内的诸葛明玉要钱。查清治下到底有多少顷土地这事儿需徐徐图之慢慢地来,索性就开个造纸厂,给天下读书人谋福利。嗯,造纸的事情要不要通知一声蔡邕、卢植等人,好歹顶了半个老师的身份,怎么也要为他的事业贡献一点点力量。

思索间,季言之来到了后宅。

刚巧诸葛明玉正在拨算盘,计算季言之自成婚过后就交给他的私产盈利。

诸葛明玉看见季言之,顿时停止拨打算盘,笑不露齿的问季言之突然从前院来到后院,可是有什么事情与她商量。

“我突然记起我幼时曾经在某方古卷上看过,嗯,关于可用来书写之物‘纸’的制作…”季言之详细的给诸葛明玉解释了一下他所说的纸张不同于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的蔡侯纸,而是一种洁白如玉,方便便携比之绢布还要好用的纸。

“白纸?”诸葛明玉认真的思索了一会儿,问:“夫君有几分把握?”

季言之本想说十分,但想了想到底开口说有七分。于是诸葛明玉便道:“夫君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一向是好坏参半,不过趁这造福天下读书人的大好机会,让夫君名声更上一层楼。”

季言之喜欢死了诸葛明玉的聪慧,因为他也是想趁着拿出造纸术给自己刷一波名声,这样看谁还唧唧歪歪说自己不如袁绍。季言之不爱搭理,是因为袁绍和他根本没啥可比性,可这不是那些趋炎附势之辈踩他捧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