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历经艰险的空中转场(1/5)

作者:笨鸟
空中转场是飞行方面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飞机从某一机场起飞,从空中飞行到另一个机场降落。空中转场看似很简单,不过就是起飞——上升——平飞——下降——着陆五个阶段而已,并无如同特技、实弹等课目太过复杂的动作,但是由于距离遥远、气候多变、环境陌生等原因,对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心理素质等方面的要求却是很高。翻开我国空、海军航空兵部队沉重的飞行安全历史,其中不乏空中转场时发生的严重飞行事故,大多导致了机毁人亡。既有战斗机也有轰炸机和运输机,但绝大多数还是战斗机。这主要是因为轰炸机和运输机是多成员机组驾驶,而战斗机最多只有两个人驾驶,我国空、海军服役的战斗机大部分还是一个人驾驶的单座战斗机。战斗机飞行员身兼轰炸机和运输机机组成员的数职:既是驾驶员又是领航员,既是通讯员又是空中机械师。所以,在各型战斗机的飞行人员训练大纲里,都将空中转场这一课目设置在最后阶段,目的就是等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和心理素质都全面成熟了以后,再进行这一风险性较大、技术要求较高的课目训练。

闲暇之余,我盘点了一下自己近30年的战斗机飞行经历:2300多小时的总飞行时间,3000多个架次。其中,有50多次是执行空中转场任务,累计起来约有200多小时的空中转场时间。记忆中最为深刻也是最为艰险的一次空中长途转场,是我第一次赴西南某前线机场执行轮战任务。那时我还很年轻,航校毕业分到作战部队后刚完成歼6改装任务,总飞行时间不到500小时,从飞行年龄来看是属于懵懂的”少年”。歼6飞机现在看起来已是非常老旧,但在当时还算是比较先进的中国空军主战飞机。由于没有惯导或gs等先进的机载导航设备,严重制约了飞机的复杂气象飞行能力以及机动作战能力。对飞行员来说,驾驶这种飞机最头疼、也比较危险的课目就是空中长途转场,尤其是在复杂气象条件下。

那次转场我们是从中国雄鸡版图的”头顶”飞到”脚底”,纵穿整个中国大陆。沿途需要降落6个机场,跨越10个省市,总航程达4000多公里之遥;由冬天飞到”夏天”,东北和西南两边温差近50度。当时的东北大地早已是白雪皑皑,怕冷的人们是毛衣加大衣,裹得严严实实的,而西南边陲却是气候温暖,个别怕热的人们仍穿着夏季服装;沿途在空中俯瞰到了秦岭、泰山等名山,如同斧劈刀刻出的浮雕,隆起在苍茫大地上,黄河、长江等大川,绸带一般蜿蜒飘逸婀娜多姿,在太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流光溢彩,把色彩深沉的地表点缀得更加生动妩媚。让人不禁感慨中国之大,河山之壮美,想起那首著名的飞行员之歌《我爱祖国的蓝天》里所唱的”脚下是一片锦绣河山”,充分激起我们这些蓝天卫士的爱国热情,神圣感和使命感从心头油然而生。

记得那天上午8点整,第一批四机准时从本场起飞。我们第二批四机是间隔15分钟后起飞。我们四人各自早早地上了飞机,坐在座舱里检查各种机载设备。真的很冷啊!零下二十几度的低温,料峭的寒风如同刀子般割着我的脸颊,剌得生疼。战机已经在停机坪停放了好几天,钢铁的机身虽然无法像海绵那样吸水,但却可以如同海绵吸水那样吸收低温。这次可是充分吸收了数个日夜的极寒,所以从里到外到处都比冰块还要寒冷,不带手套的话碰一碰都会粘掉你一层皮。加上我们因为奔赴仍处”夏季”的西南,只能取季节之中而穿着单薄的春秋单皮飞行服,所以坐在冰窟窿一样的座舱里,不到5分钟就被冻得瑟瑟发抖。等到我们四机起动开车时,我戴着纱线手套的双手已经由疼痛变得麻木了,单靠右手已经握不住驾驶杆上的刹车手柄了,只好把应该握着油门的左手也挪过来帮着右手握紧刹车,以防止飞机意外滑出,把站在一旁舷梯上帮我起动开车的机械师摔下来。

由于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