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09章 德政(1/2)

作者:武渣
这名老卒还忍不住感叹到,当年自己也不是没做过欺压民夫的事,只是老了老了,想明白当初自己的作为就是作恶,心中时常内疚。

特别是等到卫所的百户、千户们欺负到他们这些老卒的后人头上的时候。

从卫所制度建立,到现在也有二十年了,有些卫所士兵,本来年纪就大,人已经去世了,后代接替职务,充当卫所兵。

对于这样的人家,那些上面的头头脑脑们也是毫不客气,本来应该世袭的田地,大都都被这些头面人物们占去了。

那些世袭的卫所兵成为了长官们田里的佃户,甚至比佃户还不如,纵然老卒自己有心发声,终究拗不过大局。

所以老卒自己也看的明白,虽然朱元璋是通过卫所的改革,把他们本该世袭的土地收走了。

但老卒心中清楚,这些土地能不能真的世袭下来,留给他不存在的后人,那可真不好说。

说到底,他只是一介老卒,是兵,而非官。

何况,朝廷也是给足了补偿,到大宁充当民户,子孙科举不受限制,也不用受上面将官们的欺压,这不好吗?

老卒接着说道。

“可能俺们在的时候,出塞也确实打了胜仗,但是最后胜了对俺们也没啥好处,没有战利品,没有钱财,都被卫所的头子们得了。

到后面都不愿意去打仗了,就是春季理例行对外扫荡蒙古人,出力的也是卫所将官们的家奴,和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

“驱除鞑虏,恢复中原,陛下他老人家的愿望已经达成了,俺们这样的小民,只希望能好好歇一歇了。

你瞧不远处的地方是热河,听当地人说,这之前是鞑子们南下的路线。

可俺在这守了十几年,鞑子们没一个敢从这过的,我只盼死后葬身于此,永远看不到鞑子们南下的那一天。”

朱元璋默然不语,这名老卒可能也是久不见人,这次听说朱元璋原来是常遇春手下的将官,也是来了兴致,接着说道。

“俺最不能理解的其实是朝廷干嘛放那些鞑子们一马,还让他们在北平和大宁好好地活着,这群鞑子死绝了多好?朝廷这事办的有点糙了,不够手辣啊!”

何秋在一旁有些尴尬,这事就是他提议的,不过他也知道,要是想和这名老卒谈什么大道理,想来他也是听不懂的。

从跟着朱元璋打仗开始,这名老卒基本就是在打鞑子,就是来了卫所,每年春天也要出塞清扫鞑子,放火烧草原,逼迫鞑子们不得不北迁。

何秋提议的让鞑子们归附,对这些上了年纪的老卒们来说,无疑是否定了他们之前努力做的一切。

这名老卒有这样的怨气也实属正常。

朱元璋站的层面更高些,他也知道以大明的国力,是不可能将这些蒙古人尽数消灭的,现在缓和下关系,尽量把他们变成自己人,对大明也是有好处的。

往阴暗了说,北元的这些人已经这么废了,还是大明的‘老朋友’了,就是未来和他们打,也总比和一个草原上不知道从哪冒出来的部落打要强。

但是他也知道,这名老着的想法,也不在少数,军中,乃至边塞有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

毕竟双方这几十年来的血海深仇,甚至可能有些人祖上就受过鞑子们的欺负,旁的不说,就说元朝末年,欺负汉人百姓的事那还少了?

这么多仇恨聚拢在一起,不是轻易可以化解的,就是大明想,蒙古也不一定想。

只是基于每个普通人,他们可以这样想,但作为大明的皇帝,朱元璋不能这么想,就像他登基后,纵然再恨蒙古鞑子,还是把元朝当做中原的一个正统王朝给认了下来。

一时意气绝对不能代替皇帝的理性思考。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