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04章 取钱风波(1/2)

作者:百炼子韧
何雨柱嘀咕道:“娄谭氏,那还是姓娄。”

娄晓娥轻轻的锤了他一下,责怪道:“别瞎说,我妈有名字。”

白子睿对还没有明白过来的何雨柱说道:“大哥,这次咱们可是找到正跟上了,咱们传家的手艺谭家菜,可是出自伯母家的。”

何雨柱惊讶的说道:“啊!真的?”

徐静理疑惑的说道:“不是……不是,子睿,我怎么没弄明白?你怎么知道伯母姓谭?”

娄晓娥说道:“静理,你跟子睿也订婚这么久了应该见过谭家菜谱,这茄鲞不是谭家菜吗?所以我妈姓谭嘛!”

徐静理恍然大悟的说道:“哎呀!嫂子,怪不得子睿说这次找到正跟上了。”

娄谭氏乐的眉开眼笑,没想到白子睿与何雨柱跟她有这么深的渊源,态度对他们更加的热情周到,一时间气氛更加热烈起来,众人边吃边谈笑语晏晏。

娄远山得知白子睿是燕京大学的学生,这次前来香江留学便跟他谈到香江未来经济的发展。

白子睿斩钉截铁的说道:“伯父,香江经济未来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好!”

娄远山饶有兴趣的问道:“哦!何以见的?说说你的见解。”

一秒记住

白子睿言之凿凿的说道:“香江的经济快速发展主要是从二战后开始的,从当时的发展环境看,二战后主要西方工业国产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转移,而当时香江作为英国的管治地,享有英联邦特惠制,其产品输往英联邦其他国家和地区享受低税优惠及其他种种便利,这为香港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较大的市场需求。

另一方面,二战后及中国大陆解放初期,上海及内地其他城市的一批企业家移居香江,他们带来了数亿美元的资金及大批从海外订购的机器设备。

这些企业家及其带来的资金、设备、技术、人才和市场联系,加上大批涌入香江的廉价劳动力,使香江经济在资源的组合上发生了重大变化,为香江最初的制造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根据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统计资料,1950年制造业占香江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仅9.0%,1955年已增加到21.8%,成为香江最大的经济行业。香江制造业的发展,初期主要是纺织、制衣、鞋、金属制品等传统工业,到60年代进一步拓展到塑胶、电子电器、玩具钟表等。

到1970年,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上升到31.0%,工业化进入全盛时期,香江本地工业产品出口值在总出口值中所占比重超过80%。这标志着香江已从单纯的转口港转变为工业型城市,彻底改变了过去100多年以转口贸易为主的历史,完成了经济的第一次转型。”

白子睿这番话听的娄家几人都是频频点头深感赞同,他喝了一口酒之后继续说道:“自开始转型到顺利完成转型的20年时间里,香江经济进入持续高速增长的起飞时期。

70年代香江再次调整经济结构,走上多元化发展的道路,即推行工业多元化、市场多元化和经济结构的多元化。这一应变策略使香江金融业、房地产业和旅游业持续得到发展。

现在到了80年代,大陆地区刚刚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在经历了自建国以来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30年后,中国第一次真正敞开大门,面向世界。

这时候香江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因为一直处于英国管理之下,香江保持了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很多特征,内地与香江一江之隔,会成为大陆一个面向世界的窗口,将受到额外的重视。

背靠大陆,面向世界的香江的发展必将如日中天,同时具备国内与国际两个市场,一定使得香江成为世界级的交通和经济枢纽。”

白子睿最后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