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六六章 贪官杀不尽(3/4)

作者:西关钛金
惶惶,没被杀的官员战战兢兢每天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你们那里今天抓走几个,往往话还没说完,锦衣卫就到了,将问候之人抓走,之后就再也没回来。

在京城查完了,地方上也不能放松,因为郭桓是在京城待着,他不可能跑到外地自己去贪污,在地方上肯定也有同伙。

深知圣意的吴庸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表现机会,一定要深挖出郭桓的全部同伙,在朱元璋面前展现自己的精明能干。

锦衣卫深入各省和下面的州府县和农村,只要是和征收赋税等事关粮饷问题有关的人几乎一网打尽,就连交税的富户都没放过,因为这其中必定有贪污受贿逃税漏税。一时间各地风声鹤唳,无数人被抓。

也是在这个时候,朱元璋和地主的关系开始变得微妙,因为此次的杀戮之中,地主也被杀了很多,要知道以前的时候,朱元璋和地主的关系是很好的。

大家应该都知道朱元璋的粮长制度。

就是朱元璋根据各地缴纳粮食的多少,设置不同的区,也就是“随粮定区,区设粮长”,然后指派这个区田地最多的大户来充当粮长,然后由他来负责税粮的征收和押运。粮长本人不属于政府编制,担任粮长期间期间产生的各种费用都由粮长自己承担,政府不予报销,他只是以私人的身份来接受政府的委托办理公务。

么从这就可以看出来,粮长制的核心就在于粮长。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充当粮长,粮长的工作流程又是什么呢?

因为担任粮长需要承担大量的费用,而且还需要把每年征收的税粮登记造册,

所以就要求粮长不仅要家境殷实,还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当时属于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地主就成为了朱元璋的最佳人选。、

这些人他们本身自己就有大量的土地,完全可以承受的起公务负担,而且他们大多出身于耕读世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完成粮长任内的工作依然不在话下。

“业农而有志于仕,才侃任用者”就是朱元璋最初的选拔标准。

这些人其实就是地主,有人人你这个不是白干活吗...地主会愿意吗?

确实呀...每年七月二十日以前,粮长们都要赶到南京内府户科领取勘合,为之后开展的工作先领取凭证。

领取勘合回乡以后,就要马上开展收粮工作了。粮长把具体的任务分派给各区的里长,接着里长又分配给下面的甲长,甲长再到每家每户进行征收。这一整个流程叫做催征。等到催征完成以后,就是汇解了,这也是最难的一个任务。各家各户把粮食交到甲长那里,甲长又送给里长,再由里长统一汇解给粮长,由粮长统一保管。之后就是下一步的解运的工作了。

根据运粮目的地的不同,解运又分为两种,如果把粮食留在本地,供地方政府使用的话,就叫做“存留”;如果运到本地以外的其他地方,因为路途比较遥远,就叫做“起运”。举个例子,如果杭州的一个粮长,把税粮运到杭州衙门这就叫存留,如果运到上海或者运到京师南京就叫做起运。而起运又分为两种:如果运到首都的,就叫做“京运”,运到别别的地方的衙门或者运到卫所充作军粮的叫做“对拨”。

当粮长把税粮运到指定的地方之后,之前领取的勘合就派上用场了。如果粮食经当地负责人清点无误后,就在勘合上盖上官印,证明粮食确实足量缴纳了,这就叫做“通关”。通关之后,粮长还要拿着盖印之后的勘合到南京内府户科去进行注销。

这些流程是又麻烦,有不给钱,地主愿意吗?

他们当然愿意,因为做完这些有机会做官,每年粮长们到南京领取勘合的时候,朱元璋都会召集他们进行一次谈话。在谈话的过程中,如果有某个粮长回答得体、办事精干,就会得到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