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三章 行军路(1/2)

作者:乐琳琅
李戬留了下来,并且修书一封托人捎带给自个的亲信仆从,告知近况,也好叫人放心。

正为世子失踪而急得四处找寻的那拨人,收到李戬的亲笔信后,才放下心来,照着信上的嘱托,这些乔装成镖师模样的府兵护卫照样在后方追踪羿天行军的路径,叼着尾巴紧咬不放。

就这样,羿天率领的三百名精兵走在最前方,晏公所率的近三万大军在后方缓慢行进,李戬的护卫则夹在了二者中间的位置。

此地因这些人的到来,而倍受各方关注。因行军路线巧妙地选择在各地衙门管辖区域的交界处,形成各衙门都沾了边、却又各自都不能越界插手去管的三不管地带,官老爷看着长安来的数万大军从各衙门交界地带穿插而过,纷纷松了一口气,暗自惊叹那个叫“丁小郎”的少年智谋。

近三万大军随晏公进入诸暨之境后,在一处高坡安营扎寨,等前哨打马而回,禀告羿天的行军方位后,才缓慢移动靠近一些距离,余下的时间数万大军几乎都是在安营歇息、养精蓄锐。

大军殿后行进缓慢,一旦前方有突发状况,后援大军来得不及时,便只能靠三百名兵士自行支撑,能撑到大军赶来解围便是大幸,撑不到就自认倒霉。

如此前后脱节的行军方式,如此反常的行为,恰恰是羿天亲自安排的,晏公不问缘由,只给予配合,若是半途出了什么意外状况,也怪不到他头上,只能怪羿天自个失策!

晏公是久经沙场的一员老将了,又在朝堂上历练这么久,自是能沉得住气,虽不知“丁小郎”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他十分赞同这样的行军方式,只因他压根信不过这个所谓的石门弟子!

石谬不过是个画匠,笔下功夫怎能与沙场打仗的刀枪功夫相提并论?“丁小郎”既是石谬的弟子,又岂会懂得领兵打仗的策略?

临阵磨枪终归是欠缺经验!在他看来此人年少轻狂急功近利,冒这么大的险削尖了脑袋来长安碰运气,想当驸马?想入朝为官?此人有真本事么?

怕是连打虎的能耐都没有,遑论运筹帷幄或沙场点兵布阵!

真要是让数万大军跟着这小子乱跑乱撞,他也不放心哪!还是保持些距离,先远远地观察一番。

眼下,唯一令他放心不下的,就是伶丫头了,将她认作养女,偏偏就不肯听义父的话,非要跟着那小子一道上路,他也相当无奈,但求凤女天相——伶丫头能平平安安!

正当晏公在大军扎营的另一处高坡上、举目远望之时,正午歇息了小半会儿,羿天那边又开始领兵上路了。

在凤伶那里意外得到一本游记手札,羿天趁午膳之时,一目十行强行记下了手札上所提到的诸暨境内一些山势地貌、一些村中风土民情,从中意外发现了一些线索——此地之所以处处屯兵,正是因为匡宗难以心安!

而令当今天子放心不下的,便是早年贬到此地定居的一些前朝遗民,其中不乏先皇渊帝的子嗣、原是李氏宗亲后被废黜官爵的一些皇亲国戚!

有一部分人,还是在匡宗篡位登基之初便俯首称臣竭力拥护、且散尽家财、自愿辞官削爵隐退以表衷心以求活路的贪生怕死之辈,大多是些墙头草见风倒,本不足为惧。

初登基的匡宗,急于稳固地位拉拢人心,也从这些人身上得了不少好处,金口玉言允了他们一条活路。

起初,朝廷不过是奉旨将废黜太子位、贬为庶民的先皇渊帝长子李炽,打发到了诸暨一个荒村,任其自生自灭。后来,朝廷又陆续将前朝余孽贬到此地,有的皇亲国戚甚至沦落到被贬至不毛之地、入庙向和尚乞讨的悲惨境地。

将这些人都贬到诸暨之境,匡宗最初的想法是——便于在一块区域观察这些人有无反常举止,是否还存有异心。

这块区域很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