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章 小荷崭露(1/2)

作者:一叶style
冯昭仪与太武帝皇孙拓跋濬的乳母常氏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她心中自有打算。冯昭仪见太武帝非常喜欢皇孙拓跋濬,其父拓跋晃又贵为太子,因此,冯昭仪暗思,日后若拓跋濬继承皇位,则他必效祖父太武帝拓跋焘之法,尊乳母常氏为保太后。

到了那时,常氏贵为太后,独揽后宫大权。若此刻自己便与常氏保持着亲密的姐妹关系,拓跋濬继位后,冯昭仪势必成为太后之下的后宫二号人物。

冯媛进宫后,被冯昭仪带在身边,教她断文识字,研习诸子百家。由于冯昭仪与乳母常氏特殊的亲密关系,乳母常氏也十分疼爱聪明伶俐的小冯媛。

偏巧这个常氏,也是古时女子中并不多见的识字之人,她见冯媛小小年龄,却已经饱读诗书,心中十分喜欢,便保荐冯媛成为了皇孙拓跋濬的伴读。

时间过得很快,一晃眼间,冯媛已经进宫了五年,出落出一位婷婷玉立、貌美如花的少女。太武帝因为立了拓跋晃为太子,自然也就十分关注疼爱拓跋晃的儿子拓跋濬。

在他眼里,皇孙拓跋濬日后便是大魏皇朝的接班人,便刻意加以培养,经常把一些奏折让太监送给皇孙拓跋濬看,让他从小就懂得如何处理国事。

冯媛外貌出众、才艺双馨,又是拓跋濬的伴读,在一起成长的岁月里,她和拓跋濬亲如兄妹,自然也有机会接触到朝廷的奏折。

在这期间,冯媛对宣旨杀她全家的太监中常侍宗爱也有了彻底的了解。

宗爱自小就不争气,经常干坏事,触犯了大魏朝的律法,因而遭到残忍的阉割,他永远地失去了生儿育女的机会,后又被人送进北魏宫廷,成了一名底层宦官。

在皇宫中,宗爱从干杂务开始。由于他的勤劳机敏,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被太武帝拓跋焘注意到了。从此,宗爱逐渐赢得了太武帝的欢心,被太武帝拓跋焘封为了中常侍,成为了皇帝身边的亲近宦官。

当时的大环境是中国南北政权对峙,北方为拓跋氏的北魏政权,南方为刘宋政权,双方连年征战,互有胜负。

北魏太武帝太平真君十一年,太武帝率领大军进攻刘宋。宗爱作为皇帝的贴身宦官,随圣驾南下。

南下途中,北魏大军几乎所向披靡,不久就渡过了淮河,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北魏大军所经过的城池纷纷投降,北魏取得了南下攻宋的空前胜利。

面对此种危急局面,南方政权的君主宋文帝刘义隆遣使向北魏求和,在得到了大量美女和财宝之后,北魏决定停止继续进攻。

北魏正平元年,太武帝在长江北岸犒赏群臣,作为皇帝的亲信,宗爱自然也在受赏之列,太武帝封其为秦郡公。由此,宗爱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公爵的宦官。

大败南朝刘宋班师后,太武帝开始巡视全国。拓跋濬少年时聪慧明达,深受祖父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喜爱,常随祖父左右巡游。

有一次拓跋濬随祖父太武帝出巡时,遇到边将解压俘虏而过。太武帝灵机一动,想考察一下这位皇孙将来有没有治国的潜质,便命拓跋濬处理此事。

当初的拓跋濬才十一岁。虽然聪颖过人,可他深知宫闱中皇权争斗的可怕,不知太武帝要他处理战俘是什么意思,犹豫不决。

九岁的冯媛陪伴在拓跋濬的身边,低声告拓跋濬道:“殿下,皇爷爷器重于你,这是想借战俘处理一下,观你治国韬略。殿下不必犹豫,即令边将当场释放战俘,尽显王者之气,又不失仁厚之心,皇爷爷必喜。”

自小和冯媛一起长大的拓跋濬对冯媛自是深信不疑,当即以王者口气命令边将释放俘虏,因而深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器重。太武帝从此事看出皇孙拓跋濬资质异于常人,久后即位必是治国明君,因此每有大政,常让拓跋濬参决可否,开始参于政治决策。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