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五十八章 临终嘱事(1/2)

作者:一叶style
在平定了司空、京兆王杜元宝的谋反后,文成帝拓跋濬对冯媛更是敬重有加。北魏的皇室宗亲,大都授予王位,且手中各有兵权,存谋反之心欲夺帝位者不在少数。

京兆王被杀,众王已是心惊肉跳,见文成帝不责建宁王拓跋崇、济南王拓跋丽父子谋反之罪,反而厚葬之,并对其家属优加抚恤,更是敬惧天威。

虽然文成帝表彰建宁王父子并厚葬,可文成帝早已听从冯媛之策,令人暗中放出风声,言建宁王父子实为杜元宝谋反同党,只因皇帝念其父子昔日之功,且临死之前,能揭发京兆王的谋反罪行,故而皇帝以仁待之。

众王见文成帝恩威并济,又思建宁王父子与京兆王虽为同盟却各存鬼胎,再也不敢相信其他人,众王之间不敢串联,而各王的实力又根本威胁不了朝廷,故而北魏王朝的政权开始稳定起来,冯皇后功不可没。

国内既已安定,文成帝就能腾出手来解决边患问题。他亲征柔然,大败柔然铁骑,逼得柔然拱手称臣,再也不敢涉足中原。后文成帝又御驾亲征南朝刘宋,逼刘宋皇帝刘骏不得不签城下之盟,向北魏朝贡,各守边界互不侵犯。

此时的北魏,国力渐趋强大,许多番邦皆来朝贡。文成帝文治武功,心中自然大悦。与此同时,冯媛心中倒充满了忧患意识。

她向文成帝进言道:“皇上,国无外患,尚有内忧。臣妾闻兄长冯熙之言,骠骑大将军拓跋寿乐与尚书令长孙渴候,自恃拥立皇上有功,尚又平定京兆王杜元宝的谋反,不把百官放在眼中,且两人常为争权而斗。”

“此二人为树自己势力,结朋党,恐为祸朝廷。皇上,臣妾以为,此风不刹,恐于我大魏不利,望皇上早作决断!”

文成帝拓跋濬沉吟道:“爱妃之言,朕早已知之。只是念此二人素有大功,故而放任。”

冯媛道:“皇上,三国之时,曹魏势大。司马懿与曹真争权,各结私党,皇帝却放任而为。后司马懿用计毁曹真一党,曹真既亡,司马氏一家独大,皇帝欲制之而晚矣,曹魏始为司马氏所代而有晋。”

“今臣妾观拓跋寿乐与长孙渴候,犹如当年司马懿与曹真。皇上若此时不杀此二人,恐日为为患,我大魏危矣!”

文成帝始醒,当即命冯熙暗中调查拓跋寿乐与长孙渴候结党营私、争权夺利之罪证。冯熙早已暗中调查妥当,闻得文成帝旨意,随即呈上两人罪状。

文成帝看罢大怒,遂传旨赐死二人。朝中百官惊惧,互不敢往来,拓跋氏政权由此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这期间,文成帝因为李贵人赐死,独宠冯媛。冯媛的智谋远见,更让文成帝心悦诚服,虽妇人不能参政,但凡北魏大小事宜,文成帝皆与冯媛计议而听其言。

由此故,文成帝常宿于冯皇后宫中,对其他嫔妃倍加冷淡。冯媛和文成帝拓跋濬愈发恩爱,在冯媛心中,自己已经不是皇后,而拓跋濬也不是皇帝,两人似是寻常百姓人家的夫妻一样,感情笃深。

李贵人时给冯媛带来的失落感和嫉妒感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冯媛过上了快乐的生活,而渐渐淡忘了宫中的争斗。

冯媛最快乐的年代,无异是李奕最失望的时期。冯媛因为身为皇帝的丈夫回到了她身边,感情上得到了满足而不思有他,李奕却陷入了无比的痛苦之中。

他忘不了冯媛那令他销-魂的面容,曾经碰到冯媛玉手的那种特殊的感觉。可他心中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宿卫中郎将,借他十个胆子,也不敢妄动皇后。

李奕每天只是在负责禁卫时,远远地看着冯媛所居的皇后寝宫发呆。他要等待机会,他心中始终不曾放弃,只要把冯媛勾-搭上了,不但能满足自己对冯媛美色的垂涎,还能籍此得到一生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

这个在常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