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75章 银子从哪里来 一(1/2)

作者:唐大汉
唐汉看着手中的这枚金银剔透的前朝欧阳修的印章,爱不释手,真是个漂亮的物件,想必如若放到四百年后,可以换一套北京城三环内的房子了,可惜了,在这个时代,这个物件只能是玩玩而已。唐汉心里有些悲凉,人家只是个福州知府,就能有这么值钱的古玩,唐汉身为大明天子,名义上富有四海,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可是真正属于自己的财产,可以任由个人支配的财产屈指可数,穿越后继承了值钱大明皇家的不少财富,可是为了实现技术的现代化,花费了大量的钱财,仅仅是在火器监头上就花费了几百万俩银子,研制出现代化的步枪,现代化的火炮真是耗费银俩,再加上一条炮弹生产线,还有子弹生产线,最贵的就是开给技术工人的工资,现在这些工人的工资按照级别,最低一级的工人每月都有十两银子,最高的是火器监监正,每月纹银一千两,另外配备轿子,轿夫,厨师等福利。

现在京城的火器监成了最热门的单位,很多官宦子弟,挤破头想进到火器监去当学徒,不为别的,就因为火器监的工资是大明所有单位里面最高的,包括大明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工资待遇,都没有火器监监正汤若望的工资高。另外还有天津造船厂的师傅们,工资也相对比较高,但是相较于火器监是差了一大截,工资待遇的提高,大大的增加了大明工人阶级的生产积极性。

可是,唐汉手中的银子也像流水一般,从大明的皇宫内库流入民间,部分到了老百姓的手里,但是大部分还是流落到了铁矿主,煤矿主,还有地主手里,但是想把他们手中的银子重新回流到大明官府的手里,真是比登天还难,我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艰苦朴素,勤俭节约,那些地主们过日子都抠抠索索的,一点银子恨不得掰成好几瓣来花,都是把银子积攒记起来,留给下一代子孙,让子孙们世世代代无忧无虑的活在世上。

勤俭节约是个好习惯,可是这可苦了大明王朝了,大明每年的国库收入有限,无外乎盐税、农业税,除此之外,为了某些具体的事物,就临时向老百姓征税,如崇祯初年,为了平定辽东的鞑子,临时向江南的百姓征收“辽饷”。但是这些税收归根到底都落到了普通老百姓的头上,普通老百姓就会愈加痛恨官府,痛恨朝廷,这就相当于大明朝自己在挖自己的墙角,终于挖出了“李自成”,“张献忠”等这些造反大咖们。

昨天晚上,唐汉和雨荷雨田雨色三位娇艳欲滴的老婆们享受完最愉悦的身体交流之后,雨荷向唐汉转达了身在南京的经济秘书老婆雨田的信函,说是唐汉的内库银子已经不多了,主要是用在火器监工人工资,购买军火制作材料,天津造船厂购买的钢厂,京城钢铁厂的钢产量也仅仅刚刚能够供应天津造船厂,火器监造枪炮,还有部分供给京城自行车厂了,还有支援工部升级建造飞艇,做内燃机实验等,每月的开下都在一百五十万两银子,这还只是工资的基本开销,材料另外核算。但是收入的话,只有京城烟草局,自行车厂每月的叁拾万辆银子,简直是杯水车薪,根本入不敷出,好在西安的时候,缴获了李自成集团留下的一千万两银子,攻打成都的时候,缴获了张献忠的八百万辆银子,这些积蓄已经花的只剩下五个月的开销了,天津造船厂已经申请新建二十嗖排水量在五千吨的大舰船,京城钢铁厂也申请扩建钢厂,西安钢铁厂也正在筹建中,工部主持建造的山西省铁路因为国库银子短缺,也在向皇上申请内库补贴,西北集团军司令孙传庭每月的军费开销也在五十万两左右,还有东北山海关总兵吴三桂的军饷,每月也在叁拾万辆。

这些一个一个的,就像蝗虫一样,把唐汉的内库啃食的干干净净,而且,还无法拒绝。

唐汉因为银子的事情,已经开始发愁了,昨天晚上,唐汉沐浴着月光思考着如何能把大明士绅官员手里的银子像泉水一般,每月固定的流淌出一部分到唐汉的手里。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