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以文化基因看待晚清的屈辱——驳斥落后就要挨打观念(1/2)

作者:烬风缘
文章开篇首先从文化基石来对比下中西方文化:

西方文化的基石是基督教、希腊的文艺复兴、罗马的法和日耳曼的秩序。是一种父性文化,攻击性也即野性很强烈,蛮不讲理,生存手段就是强力掠夺。这一点在基督教义里体现的最为深刻:信我者上天堂,不信我者下地狱。科技方面体现的最直观:牺牲别人满足自我,牺牲未来满足当前。

中国文化的地基是《易经》,基石是儒、释、道三家文化融合后的兼容性很强的一种魂。儒家的核心是“仁”,仁就是核心的意思,果仁、瓜子仁、核桃仁,仁是萌芽生命的必须,也是对生命的尊重;释即释迦摩尼,如来,佛,核心是“慈悲”二字,与仁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家思想无需赘述,中国人都知道——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天、地、人的合一,天地万物和谐共处,人为万物之灵,顺应天地,不屈服、不征服。同样是仁和慈悲的要义。

《易经》妈妈收养了三个儿子:儒、释、道,三个儿子互敬互爱、其乐融融,开了个学堂,教出了炎黄子孙。故而中国文化是一种母性文化,包容性、慈爱性很强,而《易经》又决定了炎黄子孙要走的道路:自强不息、奋斗不止,厚德仁爱。这便是中庸之道,为人处事不走极端,待人待己留有一线余地。

四大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中国。为何没有“古中国”一说?因为中国不会作古,始终如一!为何不会作古?

基石奠定高楼,文化基石决定国家乃至个人的德行、命运,也即过去、现在和未来。

西方文化只有基石,没有地基,也就是挖的那个坑,所以它建楼快是必然的,所建之楼高不了也是必然的,高了会崩塌还是必然的。这就是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中国文化的地基挖的太深、太阔、基石也太过厚重,所以建楼进度慢一些是必然的,当西方建了一半高,中国的楼才刚刚浮出地面,西方人震惊了,心想:“这座楼要是让他们建起来该有多么宏伟、震撼、可怕?”他们嫉妒了、害怕了,所以一面嘲笑中国人速度太慢一面跑过来大搞破坏,妄图把这座大楼扼杀在摇篮里。这就是晚清的局势写照。

他们很凶悍,动机很不良地来了,可是中国以一贯的宽容和热忱接待了他们,他们错把中国的宽容和仁慈当成了软弱,左咬一口,右挠一爪,中国受伤了以后终于看清了他们的真面目,反应过来他们不是带着友善来的便立即展开反攻,阴阳鱼旋转,柔化刚,三拳两脚就把他们打成残废。

列强被打跑了,或者是吓跑了,中国一边修复伤口一边继续建楼。同时,《易经》妈妈再次张开怀抱,以她的宽容和睿智,继儒、释、道以后再度接纳了西方文化,让西方文化也变成建设高楼的一砖一瓦,这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现状。

所以说,中国文化并不是落后的文化,而是一个起点太高,前瞻性太强的文化,可以也必须不断容纳各种新文化的文化。这座高楼有了西方文化的加入,建设速度正在提升。而西方文化,因为没有地基,无论如何快速也建不出像中国文化预期的那样的高楼,所以一些有前瞻目光的西方人开始逐渐向中国文化靠拢。

(插入牢骚1:如今所有西方人都明白了,中国人并不笨,也不软弱,只是中国文化起点太高,期望值太远大,仁人志士不屑于和他们一般见识。偏偏这一点竟然有一小部分中国人反而认识不到,开口闭口中国文化如何如何落后,可了劲儿舔老外的屁股,不仅中国人看不起他,连老外也看不起他,里外不是人。)

“天人合一”伴随着中国走过了八千年的风风雨雨,还将一直走下去。《易经》妈妈带着老子、孔子和如来三位守护神,保佑着中国闯过了无数艰难险阻,一直走到今天,总是能逢凶化吉,不屈不挠一路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