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三章 叛乱(1/3)

作者:十一印
李贤起兵的消息,是武则天回宫之后听到的。

她的车驾本来已经走了一半,收到了武承嗣跑来报告李贤有意谋反的消息,当机立断,一边命人车驾调转,一边令人去调左右羽林卫。

武则天随行的大臣也都震惊无比,一时间众说纷纭,他们觉得多半是虚惊一场。毕竟武承嗣的不靠谱不是第一天两天的,李贤的又没疯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来,所以这多半又是一场诬告。大臣们有些人建议应该如期祭祀,就算有什么问题也应该等到祭祀后再说,有些觉得应该火速招李贤过来辩驳,吵吵嚷嚷拿不定主意,但武则天压根儿没打算听这些人的意见。

她很惜命,谋反这种事情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若李贤前头真布下了圈套,她去了不就自投罗网?所以祭祖都不重要,先保命要紧。至于要去调羽林卫而不是离得最近的金吾卫,那是因为金吾卫属于原本的十六卫中的两支,受李唐王室皇恩深重,其中不少老派将领都是忠心于李唐,李贤若是登高一呼,附从的可能性很大,而羽林卫是北衙禁军,不属于子孙相替的府兵,有皇帝亲自挑选发饷,绝对忠于皇帝。

武则天觉得如果她是李贤,兵变时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控制这金吾卫,然后冲击宫城,在最短的时间内抓到皇帝以及文武百官,以雷霆手段平息战斗,逼宫。所以武则天再第一时间连同文武百官推进宫内。紧闭宫门,等待救援。

造反的人想要获胜只能靠猝不及防出人意料,他们拖不得,而武则天这方则只要守住最危险的时候,等着大军一到,便可解围,所以在短时间内只要守住就行。

输赢只在几个时辰内。而胜负,在未尘埃落定之前谁都无法判断。

武则天的做法很多人都认为是大惊小怪,她却丝毫不在意。有事应敌,无事练兵,把军队调出来跑一跑又不是什么大事。不重要的意见她向来不在乎。

李贤的做法,实际上也跟武则天猜测的差不多。太庙附近的士兵本来就是右金吾卫,左金吾卫的驻地也不远,作为皇宫内唯二的两支武装力量,在宫廷政变中谁先握住它们谁就有了最大的赢面。

况且,李贤在其中本来就安插的有人。

他并非完全听从母亲的乖儿子,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打算,如果时间允许,他不排除以暴力手段夺得皇位,但绝对不是这种毫无准备的情况下。

可惜。时不待我。

李贤在太庙里思忖再三,因为这一堆莫名出现的兵矢,他已经决定自己会被安上谋反的罪名。当年三百副未归还的皂甲便能将自己从废太子的位子上拉下来,这一次母亲肯定会置他于死地。

所以,他只能在还未准备好的时候就起事。

左右金吾卫中有他的人。也有终于李唐皇室的人,只是因为时间还不够,他还未完全吃透,所以只能调动起一部分人。但好在有裹挟这种事,哪怕这两卫中有少部分人附和他,但若他事败。被追究罪责时,所有的金吾卫都难逃一死,于是那些人不得不掂量掂量追随他与不随他的后果,然后不得不从命。

就是用这种方式,李贤纠结了军队,并且一路上长驱直入,直奔皇城,也幸亏武则天当初没有遵从那些人的意见,一回来就让人关闭了城门,并且将少量的卫士调动来把手城门,仗着高门厚墙顽抗。

等到李显真的带兵攻打城门时,无论是亲李派和亲武派都是面如死灰,座上的武则天则是不动声色,倒是一片沉稳。

亲李的大臣中,激进的早就死光了,留下的都是一堆老狐狸,很显然他们都不看好李贤的这次起事,他们在殿中不知道端倪,都暗恼李贤太过沉不住气,这样一闹胜算甚少,若是失败,那李唐皇室最后的一点余脉也就没了。

当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李显李旦最初都没有被当做继承人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