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三十三回 渐趋明朗(1/4)

作者:疏桐雨
杨湛对赵善循死因也是大为好奇,因为照裘光寒所说,那必定是有人刻意为之。只是赵善循在军中威望甚高,平日与人相处也十分和善,基本可以排除仇杀可能。此事再推断下去便就只有一种可能了,那就是射箭之人似乎掌握了赵善循的某种秘密。

这也算是一个讲得通的理由,毕竟家国安危之际,江湖人士每每敢于担当。若有人知道赵善循欲要领兵撤回京师去帮赵思燕达成企图,也有可能出现这样暗中行刺的现象。但裘光寒却困惑的摇摇头,毕竟江湖人士并无太多保密意识,若果他们知道了这样危险的事情,早就在江湖上传的沸沸扬扬了,却为何赵善循死后依旧没有任何这方面的消息?而且朝廷还按照极高的标准对其进行加封追谥,其后人也多得恩泽。

“这个人不愿赵善循成事,但又不想所有事情都真相大白,莫非他也是参与了赵思燕的计谋?”杨湛警觉道。

裘光寒深思片刻,却也没有什么答案。

“这些年老夫回想此事,一直觉得之前忽略了太多细节。”裘光寒默默说道。

“此话怎讲?”杨湛追问道。

“当时结案后,老夫一直认为是赵思燕借议和派打压方侍郎而做的阴谋,但当时朝廷却低调处理此事。虽事后在老夫与王大人的力谏下调整了许多驻军将领,但朝中见事态平息便唯有追究。这一老夫一直想不明白,如此危险之事,朝廷为何能当作没有发生一样?”裘光寒说道。

杨湛只冷笑一声说道:“朝堂满是奸臣昏君,他们只要过得安稳日子,却哪里回去多管其他。”

裘光寒却瞪了杨湛一眼,显然他对杨湛这样评价朝堂并不满意。至少在他看来,自己起码还算一个为国家尽心尽力之人。

“奸臣之奸,不外乎是要死死收住自己利益。倘若当年金国因此事大举发兵南下,倾巢之下焉有完卵?就为这一,他们也一定会仔细追究。但彼时权相、太师等人非但不追查此时,反而禁止我们对此发表观,足见他们认为就算两国交战也无损其利益。”裘光寒鄙夷的说道。

杨湛明白,按照裘光寒所说,这些当朝权臣只怕是已经和赵思燕做了某项协议,虽具体内容不得而知,但至少他们已经算是归附赵思燕了。这样的论断却着实听着骇然,毕竟之前郑伯梁所说的赵思燕,还是一个要托人谋取高官厚禄之人,却何来这么大的能量?

“这只是当年忽略的一个方面,另外还有一个细节也是我最近才想明白的。”裘光寒说道。

杨湛便用心倾听起来。裘光寒于是重将赵善循死因细细说出。原来是有人预先知道了赵善循的动作,便先发制人的将其杀死,而且时间节卡的非常及时,恰恰就在侍郎案案发前数日而已。如此便显示在这个案件背后还有一股力量的存在,只是它只出现了一次,后面便深深的隐藏了起来。

杨湛感觉的出裘光寒所说的这股力量的神秘,因为它似乎对赵思燕的野心非常清楚,对其中关键也把握的恰如其分。他们所射出的这一箭,正好射在了赵思燕整个计划得以实现的要害之处。

“看来是这股力量挽救了赵宋。”杨湛惊叹道。

但裘光寒却摇了摇头,说道:“以当时情形来看,他们的这一举动确实是打断了赵思燕的计划。但他既然知道赵宋天下面临着这样的危险,却为何不揭露出来,反而任由事情随意发展?须知他此举虽然阻住了赵思燕,但金国却不见得会善罢甘休。”

“赵思燕计划不能得逞,而去赵善循也死去,就算金人南侵恐怕也不那么容易。此人会不会是判断到了这样的局势才不声张的?”杨湛问道。

裘光寒细细一想,却也觉得杨湛的分析有些道理。但就算边关守军有备,两国交兵总是代价惨重,如果能站出来揭穿赵思燕阴谋,宋、金两国岂不是可以免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