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七十六章 流言蜚语(1/2)

作者:
静墨与祺砚分别立在杨毓身侧,杨毓就端坐在杨府门口,熏香袅袅升起,琴案安放。淮水北岸比邻乌衣巷,来往的皆是王谢高士,突见一小姑身着青蓝衣,面容欺霜赛雪,她一身清高,浑似置身世外,不再红尘。一队宫中仪仗悠悠远去,但见那小姑素手执琴,未看清她指尖流转,一曲超脱世俗的清雅之音缓缓流淌而出。士人庶民纷纷停下脚步,恍然大悟般。一青年士人低低的道:“方才那一曲世外之音必是出自此女。”另一士人道:“此女容色俗艳,气度却濯濯如月,观将不凡。”一年老士人低低的道:“此女难道便是那位剑指九江王,救邛城于水火的杨氏阿毓?”此言一出,周围顿时沸腾起来。方才对杨毓容止还有些许势在必得之意的郎君大惊。有个杨氏阿毓,她的名声不知是如何在金陵城传开的,也不知是谁第一个提起了她。众人只知道,这小姑在胡兵兵临城下之时,一马当先,斩杀胡人无数。她一手高妙琴音,引来神鸟,得北地“琴仙”之名。邛城危难之际,她怒指王侯,邛城即将城破之时,带来援兵。她三番五次散财于庶民,军队,视钱财如粪土。耳中听闻着众人的窃窃私语,杨毓疑惑一瞬,下一秒,她唇间绽开清艳一笑。除却那人,还有谁,会将她所做之事,皆传扬开来?正在此时,一个老叟道:“非也,非也,据老叟耳闻,那杨氏阿毓乃是个不知廉耻,不贞不洁之女,今日见她一官家女,如此抛头露面在外,浑不在意,岂不印证?”杨道禺虽早逝,但确实是曾官居五品,这老叟的话,并无错漏。然而静墨却不禁抬眼看了过去,眉心微微蹙起。一旁的一微胖妇人头戴金饰,衣着光鲜,原本满面狐疑的看着那几位士人谈论,一听这老叟所言,应和道:“正是如此,听闻这女郎不但**王氏郎君,还有桓氏郎君,就连那九江王也因与她燕好而患了马上风,瘫在榻上啊!甚么剑指王侯,不过是个软糯的小姑子,真敢如此行径?我瞧不过是杜撰罢了。”一旁的一妙龄小姑一听这话,双颊登时绯红,双手绞帕道:“真真是个不要脸的!”无论在任何一个年代,骂一个女子不要脸,这已经是最伤人的话了。杨毓眉心微微一挑,腰背不禁挺得笔直。此言一出,整个人群都炸开了,原本对杨毓投来倾慕或善意目光的人群,纷纷用厌恶的眼神看着她,隐隐的有几个士族子弟用**邪的目光打量着杨毓。方才将杨毓捧高的士人纷纷退去。一郎君道:“若这样说,倒着实是位**蚀骨的卿卿,看她身姿如此曼妙,不知在**榻间该是如何婉转的?”杨毓的脊背微微一顿,她忍住了心间的酸涩与满腔怒火,这句句诛心之言,将她打下的名望,以命相搏的名声毁于一旦。李石手捧着未送出的圣旨,跪在司马安身前。司马安听闻杨毓这一作为,眸光只冷了一瞬间,下一瞬,他笑道:“好个狡猾的小姑。”他一转身,簌簌的写了一封圣旨,重新盖上了玉玺印。李石奇怪的看着司马安,却不敢出言问。司马安笑着用手指挑起李石光滑的下巴,缓缓的道:“那小姑不满我给她空职。”李石习惯司马安的轻佻,脸上露出妩媚一笑,柔声道:“今上何以不怒?”司马安道:“那些寒门士子乏味的很,这小姑倒是个妙人,颇有情趣。”李石习惯了司马安的荒唐之言,乖顺的接过圣旨,一扭身。司马安笑着用手在他手心挠了挠。李石被他这一闹,面色绯红,捧着圣旨,重新出了宫门。等候在门外的小内监见李石满面绯红的出门,早已习惯,低低的笑道:“李中宦,陛下可下了斩首之旨?”李石挺直腰背,又变回了那个举止昂昂的少年,他眸光一冷,语气淡然的道:“陛下圣心,岂是你我下贱之人能妄自揣测?”说着,他不屑的一甩手,将手中的圣旨递给身侧的小内监。小内监哈着腰,满脸堆笑的接了过来,赔礼道:“李中宦言之有理,是奴多嘴,奴错矣。”李石扬唇而笑,得意的走在前头。浩大的仪仗再次进了小巷子,却见前头已被驻足而观的各色华贵马车与行人紧紧的堵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