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六十三章 重见裴良(1/2)

作者:
杨毓扬唇而笑,刹那芳华间,莹白细腻的肌肤如同蒙上一层莹莹之光。她踏着高齿木屐,向前行了几步,站在将边。一头青丝倾泻于背后,身体随着江风吹拂的方向微微展开双臂,感受着带着淡淡涩味的风。她的表情放松又自然,便是这不落痕迹的气息,让人格外觉得舒心,体迅飞凫,华容婀娜。桓七郎呆呆的看着杨毓的侧影,只觉得整颗心豁然疏朗,世间怎么有如此特立独行的女郎啊!她生于低微,却毫不在意。她屡屡陷入死境,却总能云淡风轻的化解。她胸怀宽宏,敏思狡黠,勇敢果决,风神清隽。杨氏下仆赶出整整十车米粮,正在流民身侧一一分发着。樊明正与众位士人坐在一边饮茶清谈,突见流民中的人声热闹,一眼便认出主持分粮的是杨固尘未过门的正妻,杨毓的贴身侍婢。随着樊明侧目,众士人不自觉的也纷纷转眸看去。樊明皱眉道:“十车米粮价值几何?”一年老士人缓缓的道:“大抵三五百条人命罢。”樊明本就因杨毓所为而感动不已,一听这老士之言,更觉得杨毓的行为高洁。他下意识的寻找杨毓的身影,转眸看向江边,正瞧见杨毓唇角微勾,双目缓合,双手展翅,裙裾挂角翩飞。樊明大笑一声,慢条斯理的道:“此女真性情,美仪容,尚自然,爱智慧,如何能不令人倾心侧目?”一侧的众士人一听此言,也纷纷看去。老士人笑着,漫不经心的道:“轩轩如朝霞举,峨峨如松下风。”这位士人说杨毓风神如朝霞升起,气度如松下之风华。樊公眸光一闪,看向那神色淡然的士人,咧唇一笑道:“善。”樊明之所以这般看着这人,实在是因为这人的身份特殊。这人乃是春秋左丘明之后。提起左丘明可能过于生僻,若说起此人所作《左传》是否就熟悉了呢?得此人一句这样的评语,杨毓今后在金陵的日子该是不会如聊城那般艰难了。分发米粮的祺砚一边将米袋递给一妇人一边同情的道:“省着些食。”妇人双手接过米袋,双目含着泪,隐忍着哽咽道:“谢贵人。”祺砚笑道:“我哪里是甚贵人,将十车米粮分于你们的是我家女郎杨氏阿毓。”祺砚有意将声音放大,使得周围正感恩戴德的流民都听的清清楚楚。杨毓缓缓收回双臂,转眸看向王靖之与桓七郎,笑着道:“方才一时着相,体感自然,突觉茅塞顿开。”她扬唇而笑,齿如齐贝,双眸清亮,流光溢彩之间**韵动。王靖之眸光一亮,笑道:“如何?”杨毓微微扬起头,眸光熠熠生辉的道:“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字字珠玑,光彩灼人。杨毓这句话出自《道德经》,原意与字面之意相同,放在三人对话之中看来,意思却又多了一层,杨毓是说,人生地,地生天,天生道,道存在于天地宇宙,亦存在于人心,人心即能包含天地宇宙,又有何不能改变?何必在意往事?:“原来杨氏阿毓之名取自钟灵毓秀,透彻如卿,谁敢与卿一辩。”桓七郎看向杨毓,耳根微红道。杨毓微微摇摇头,笑着道:“道存人心,一日不读玄,阿毓便口不能言尔。”这是一句含蓄的谦虚之言。王靖之笑着,慢条斯理的道:“唯心使然足矣。”:“是。”杨毓微微点头。站在不远处的一个众少年用难以言喻的痴迷目光看着杨毓,偶尔窃窃私语。杨毓还记得,去年杨姝举办宴会,在洛水旁她第一次出现在众人目光下之时,那时那些少年也是目光灼热的瞧着自己的,那时的目光是估量和不屑,似随时可占为己有一般。而短短一年之间,那些人的目光转变为敬佩间夹着浓浓的发乎于心的爱重。杨毓不自觉的挺直了腰线,微微扬起头,宽袖中的双手自然而然交握着。用过昏食,士族们整装待发。波涛汹涌的江涛拍打着岸边,过了午后,江上的薄雾已然散去,正值黄昏,一轮红日散发着华彩将天际与远处的江水染上耀眼的羞色,。江面上出现了几个黑点,由远至近。江水被木浆拨弄于舟后,发出清脆的水声。:“有舟来矣!”桓秋容一手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